笔者这个题目会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,但就笔者近些年来的观察调查的结果来看,这种说法并不为过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没书读。我这样说肯定会遭到一些读者的腹非,毕竟现在的出版周期大为缩短,出版物差不多以几何级数增长。而且各校大小也有自己的图书馆、阅览室。那么,为什么中学生普遍反映没书读呢?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和计划,不懂得选择,而又缺乏教师和家长的必要的指导,面对大量的读物,不少中学生感到无所适从,东挑挑、西拣拣,眉毛胡子一把抓,结果什么也没抓住。此外,有的学校虽有图书馆,但藏书量严重不足,藏书陈旧不堪;出版社大量重复出书,价格偏高,某些出版社受利益驱使,出版低质量的读物,影响了学生的购书欲望;各报刊杂志缺乏针对中学生的书评和新书介绍,没有对中学生的阅读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;中学生阅读与社会脱节,社会上的热点节目,要么不适宜于学生阅读,要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。
不让读。在调查中我们不断听到学生抱怨,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以及家长不让他们阅读课外书,怕他们荒废“学业”,影响高考、中考成绩。我们在一些教师没收的课外读物看到,其间固然有一些是不良读物,但像《花季·雨季》、《文化苦旅》、《生命的追问》、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、《小说月报》等优秀书刊也列入禁读范围,那么,中学生除了教科书就没有什么可读的了。我们这样做不是在陶冶学生的品性,而是在制造文化沙漠。我们常说见多识广,假如只让学生读与考试有关的书籍,又怎能拓宽学生的视野,提高他们的批判鉴赏能力?这种应试教育的做法,是对“开卷有益”、“博览群书”等优秀传统的反动,也是中学生阅读的最大危机之所在。
没时间读。这同样是应试教育的结果。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很难逃脱“题海战术”的围困,从早到晚,学生有做不完的题目,有应付不完的考试,据某校学生反映,有时候他们一天要完成12页以上的八开讲议,有学生戏称他们是“解题机器”,是“烤(考)鸡(机)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学生根本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他们喜欢的课外读物。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,在农村中学的高三学生中,完整地读过中国“四大古典”小说的只有4%;完整地读过四部以上中国现、当代名家优秀长篇小说的不到7%;完整地读过四部以上外国优秀长篇小说的不足2%。这个比例是令人悲观的,更糟糕的是有些学校甚至达不到这个比例。
不会读。不用说初中学生,即使是高中学生也还明显地存在不会读书的现象。例如读书不动笔(不作批注、不搞摘录、不做笔记等)、不思考(不会质疑、唯书是信、毫无心得),既不能抓住重点难点,又不能举一反三,深刻领悟,更不能学以致用,因此阅读效果低下,这反过来又造成学生阅读兴趣淡薄,使中学阅读陷于尴尬的境地。
众所周知,阅读是一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的途径,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最佳方法,而中学阶段是通过阅读丰富生活、增长识见、磨砺意志、陶冶品性的黄金时期,假如在此期间,能够大量地有效阅读,就可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,反之,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一大缺憾。因此,每个教师、每个家长,对当今中学生中存在的阅读危机绝对不能等闲视之,而是要积极帮助,科学引导,促使广大青少年努力通过阅读关,诚如此,则教育之大幸,甚或民族之大幸。
(作者单位:浙江省东阳中学)